回到主页
回到主页

疼痛故乡 II

今天我想讲的是,关于乡愁这个词。

我记得有一次听骆以军先生的《故事便利店》时,他用了非常简短的,发生在台湾里的三个日常小故事,就概括了这个岛屿的人文环境。我觉得很震撼,同时试图在脑海里囊括起,关于我这二十多年来在海南目睹和见闻的大大小小之事。如果有人能够在我所讲述的那些事情里,也感受到那种不安,茫然和哀愁,请你原谅我。

第一个故事是:2018年,在文昌的一个乡村里,两位村民,因为15块钱人民币,大打出手,直到相互报警,最后通过警察来进行调解。这看起来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、好像本身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拿起来议论的事情,却可以概括这村庄里岛民们的狭隘和无知。在海南,尤其是男性。是出了名的懒惰,并且总是怀揣着莫名的,不知从何处生长出的一种自傲,这种自傲可以出现在任何场合:在饭桌上,在路边的茶店,在菜市场,在你可以目之所及的有人之处,都能感受到。这种自傲,若加以推敲,可能归结为地方偏远,文化之风难以吹荡到这片小岛之故,又或许是小岛常年燥热,侵袭了这里生活之人的心气,可却又与内陆小村落的村民,有那么一些细微的不同。至于这种不同到底相差在哪些地方,我无法通过文字总结出来。对于我,最难以忍受的是,每次归乡后,当我怀揣着善良与谦虚之心,去面对这些同胞进行谈吐的时候,他们总会以一种居高临下,不可一世的态度来回敬你。这种狭隘,自私,自傲的态度,或许造就了海南常年经济发展的缓慢,环境的破坏,还有文化的匮乏。

上面的故事只是一个引子,接下来,我想讲个长一点的故事。

这第二个故事,是关于我的老家里,同村的一位哥哥,B身上发生的事情。

在大概2006年的时候,年仅二十多岁的B早已在家辍学多年了,包括他的弟弟,我叫他Y哥,Y哥比我大五、六岁吧。他们的爸爸,是一位乡村老师,我都叫明叔,妈妈则是一位普通的农民。早年的中国乡镇,毒品泛滥,B也不知从哪里就沾染上了。那一天晚上,他半夜起床,偷走了明叔的钱,想去购买毒品,在与联络人碰头的时候,被村民发现。其实明叔早已知道他吸食毒品,知道后,便一气之下狠了心,报了警。警察当天夜里就把B带走了,他被判了刑,刑期大概有将近6年。

在B被带走后,明叔他们担心Y哥也会走上和B一样的道路,便将他送往了上海务工,几年归乡后,Y给家里买了台彩电,存了点钱。那一年,他们一家三口,在院子里盖了一座二层的新楼。

后来我在见到B,已经是上高中的时候了。那时候B刚刑满释放,当天晚上来到我的家里做了客。我记得,那一天见到他的时候,他的整个人是充满希望的,在面对此时过了多年后,变化万千的家乡时,从他的面孔中,我能看到,他应该怀揣着一种“人生还能再来一次”的憧憬。

只是,他回到来乡里后,遭到了村里的村民和其他同龄年轻人的冷眼,“吸毒者终生都遭到唾弃”是世俗大多数人中的潜在认定,我听说父母说,他并不好过,那一年他应该有30岁了。后来有天早上我回到老家,看见B在刷牙,他无心地与我打了声招呼,此时,他正蹲在门口旁边,一边望着地面发呆。

过了几天,在一个晚上,B同一位曾经吸过毒的朋友,在村间的一条小路,拦下了开着一辆摩托车的村民。他们抢走了车,跑到镇上试图倒卖获钱复吸,因此再次入狱。同时,明叔也得了一种类似鼻窦感染的病,医治无果,最后含痛离开了人世。而Y哥的母亲认为家事多灾,便请了算命的人,那位算命的说,你们新盖的这栋楼,犯了刹,闹鬼,必须拆掉这一栋楼,你们家的命,才能转运。

这真是莫大的悲哀,当我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,无力感贯穿了我的全身,你能明白这无力感的来源吗?在这一片缺乏教化与科学普及的村落里,你所学到的知识,没有半分用处。

Y哥与阿姨对这位算命先生的话深信不疑,但是,他们没有将这栋花费他们大半生赚到的钱才盖好的房子拆掉,他们迟疑了,搬走了。后来,过了几个月,B被释放了。B住进了这一栋“鬼楼”。从此,B变得沉默寡言,流言蜚语传遍了周边,加之吸毒的原因,他变得精神有点儿不正常了。经常会从外面拾取一些玩具,用水泥砌在门口,用毛笔字写一些胡言乱语类似 关大爷保佑的话,将纸张贴在门前。阿姨因为经常面对这样的局面,悲伤过度,长期饱受精神压力,身体也越来越差。Y只得放弃外出务工,在家照顾母亲。而对于B,他们别无他法,曾带他去精神科开了药,吃了也没有好转。再后来,B因为Y哥没有给他零用钱(因为怕他又因此复吸),开始用石块追赶着Y哥殴打,最后警察只能再次将他关进了戒毒所,至今未出。

余华在《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》读到易卜生说:“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,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。”,我想,这正是让我对这份“乡愁”,对自己,感到无比惭愧和悲哀的原因,因为在这件事情里,我的父母,我的爷爷奶奶,也是唾弃吸毒者的一份子;也是这新时代里信奉封建迷信的一份子;他们的冷眼,他们的愚昧,是助长Y哥变得迷信,让B的精神,变得更加不正常的帮凶。而我,作为后辈,却无法用知识与科学,来劝说和抗衡,只能如同懦夫般,逃离这一切。这份耻辱和不安的乡愁,都将永远烙印在我的记忆里,像一颗平淡日子里的刺,在遇景伤怀的时刻,刺痛着我的眼睛和心脏。

 

订阅
上一篇
疼痛故乡 I
下一篇
0322
 回到主页
所有文章
×

还剩一步!

确认邮件已发至你的邮箱。 请点击邮件中的确认链接,完成订阅。

好的